“攜手并肩逐夢去,長風浩蕩啟新航!”伴隨著眾戲曲名角共同唱響氣勢磅礴的京歌《長風浩蕩啟新航》,第八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在北京園博園陽光劇場正式拉開帷幕。從9月27日起至10月3日,北京園博園再度變身為美不勝收的戲曲百花園,讓每一位入園游客都能賞秋意園林,品古音戲韻。
開幕演出高潮迭起
第八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的開幕演出匯聚了眾多名家名劇名段,高潮迭起。北方昆曲劇院的《飛奪瀘定橋》選段“夜襲”首先登場,翁佳慧、朱冰貞和劉恒以精湛的演技,再現(xiàn)了紅軍夜襲瀘定橋的英勇場景,贏得了現(xiàn)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北京京劇院帶來的現(xiàn)代京劇《黨的女兒》選段“小小杜鵑花”,王蓉蓉的深情演繹展現(xiàn)了革命烈士的堅韌與偉大,令人動容。北京市曲劇團的《四世同堂》選段“又見北平”,胡優(yōu)的表演細膩入微,讓人仿佛置身于老舍筆下的北平城。
中國評劇院的現(xiàn)代評劇《藏地彩虹》選段“重整征衣再向前”,則以激昂的唱腔和生動的表演,展現(xiàn)了新時代人民的精神風貌和奮斗歷程。國家京劇院帶來的京劇《老阿姨》選段“只說是此生獻新疆”,以王潤菁和馬磊的深情對唱,講述了老阿姨龔全珍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的《密云十姐妹》選段“穆桂英在這塊大地上擺過戰(zhàn)場”,王洪玲以豪邁唱腔,唱出了人民面對生態(tài)保護的家國情懷。
最后,北京京劇院的四位藝術家杜鎮(zhèn)杰、張慧芳、翟墨、孟憲騰聯(lián)袂演唱的京歌《長風浩蕩啟新航》,以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詞,表達了對中國戲曲藝術傳承與發(fā)展的美好祝愿,也展現(xiàn)了戲曲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豪情壯志。
地方劇種令人“大開眼界”
地方園地方戲展演也是戲曲文化周的一大亮點。園博園內各具特色的園林空間成為天然舞臺,觀眾漫步園中,每轉一隅,皆是戲韻流轉。從古典雅致的江南水榭到恢弘壯闊的北方園林,各省區(qū)市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戲劇種、稀有劇種各具特色,讓觀眾沉浸感受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
晉中園里,山西省長治市上黨落子劇團上演了《桃花扇》《表花》《火焰駒·販馬》《徐策跑城》等精彩劇目,展現(xiàn)了晉中地區(qū)戲曲文化的深厚底蘊。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梅林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的演員們在閩園演出了平時難得一見的梅林戲《關公怒·巧推》《三尺巷》。浙江省義烏市婺劇保護傳承中心在憶江南演出了婺劇《斷橋》《小宴》《鐘馗·行路》,展現(xiàn)了江南地區(qū)戲曲文化的獨特韻味。云南省楚雄州民族藝術劇院的彝劇《醉審》《花開的聲音》、彝族民歌《放羊調》《阿噻調》和小悶笛獨奏《悠歌》,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彝族文化特色。
每年都會來園博園參加中國戲曲文化周的馬先生一個勁兒表示“大開眼界”:“每年來都能看到以前沒見過、不了解的地方劇種,欣賞到不同戲曲形式的精彩絕活,真是強烈感受到我國民族戲曲文化太豐富多彩了!”
“民間高手”各顯神通
園博園內銀杏大道兩側也洋溢著濃厚的戲曲氛圍,戲曲社團展演、票友大賽、梨園市集及互動體驗等活動競相綻放,現(xiàn)場評委打分和觀眾的熱情掌聲叫好聲,也激勵著民間高手們各顯神通,大展身手。
遵義園里的大學生社團競演充滿了青春活力。重慶外語外事學院戲曲社演出的川劇《江姐·繡紅旗》,山東藝術學院梨園青年呂劇社團;重慶大學學生藝術團幽蘭戲曲社演出的川劇《闔宮歡慶》,湖北理工學院京昆研習社演出的昆曲《牡丹亭》,山東藝術學院梨園青年呂劇社團演出的呂劇《姊妹易嫁》,北京外國語大學戲曲協(xié)會演出的京劇《四郎探母·坐宮》,中南民族大學大學生藝術團京劇團演出的京劇《戰(zhàn)宛城·思春》,展現(xiàn)了各個高校戲曲社團的風采。
西安園里上演的評劇《報花名》、河北梆子《打金枝》、秦腔《白蛇傳》、京劇《貴妃醉酒》等,則體現(xiàn)了戲曲在民間的蓬勃活力以及各個民間戲曲社團對不同劇種藝術的熱愛。
戲曲周與“京彩燈會”交相輝映
首次亮相的中國戲曲(藝術)產業(yè)博覽也是本次活動的又一亮點。博覽會跨省域匯聚戲曲相關企業(yè),通過“展覽+交易”的新模式,打造了一個集展示、交易、研發(fā)于一體的綜合平臺。特別是“體驗工坊”等互動展區(qū),讓觀眾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戲曲魅力,實現(xi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精彩碰撞。
夜幕低垂,華燈初上,京城史上最大燈會“京彩燈會”也在北京園博園內舉辦。精心設計的眾多富含中華民族特色或各種戲曲元素的燈光藝術,讓觀眾在動人戲韻和園林風光中邊賞燈邊聽戲,感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魅力,暢享美好休閑時光。戲曲周與“京彩燈會”兩場文化盛宴互相促進融合,共同打造首都文旅項目新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