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正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展出的“看·見殷商”展覽迎來4位新嘉賓——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的4件文物。其中,3件商代女戰(zhàn)神婦好珍藏跨越近半個世紀(jì)首次重逢。
圖為嵌綠松石饕餮紋罍。新增展品嵌綠松石饕餮紋罍獨享一個展柜,與婦好鸮尊成了鄰居。這件銅罍圓肩、腹部微鼓、下部斜收,顏值頗高——肩部四面中心飾以浮雕式獸首,其中兩個中空,可以系帶;腹部四面各以扉棱為軸線,飾有饕餮紋。
不少參觀者在嵌綠松石饕餮紋罍前駐足?!白屑毧矗@件文物通體鑄槽,內(nèi)嵌綠松石,工藝精湛,色彩瑰麗,在商代青銅器中實屬罕見。”策展人高紅清介紹,這件文物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時期的綠松石鑲嵌工藝有精細、粗糙之別,反映了使用者的社會等級和身份地位,“身份越高,鑲嵌的綠松石往往更精致講究?!?/p>
旁邊展柜里,婦好墓出土的3件文物再次重逢,時間跨度近半個世紀(jì)?!斑@3件文物體量不大,十分精細?!备呒t清舉例,蛇紋銅鏟的細節(jié)非常豐富,其上端兩角內(nèi)卷、平刃,鏟身中腰兩側(cè)略內(nèi)收,柄部及兩角飾菱形紋,上粗下細,銎呈橢圓形,內(nèi)有朽木。
圖為蛇紋銅鏟。 玉鳥刻刀的刀刃由兩面磨成,似長尾小鳥:尖喙圓眼,短翅長尾,兩腿前屈,雙爪間有小孔?!斑@件文物可以佩戴,既是藝術(shù)品,又是實用器?!备呒t清說,推測它是用來刻甲骨文的。
圖為玉鳥刻刀。戈形器的頭端作龍形,日字形眼,獨角豎立,唇下垂,短身卷尾,豎看似“冠”。在龍身的下側(cè)有一倒夔,兩者巧妙地合為一體。夔口銜扁平長條形柄,柄的下端較寬,厚鈍無刃,上端飾云紋和三角形紋。
圖為戈形器。新添4件文物后,殷商“文物天團”直接升級為342件套。按計劃,山東博物館藏“亞醜”銅鉞將出差至8月10日。8月12日,該館祖辛方鼎將接力展出。